如果信用卡是魔鬼或者有魔性的一面,那就训练它、驾驭它,把它变成天使。或者说,驯服魔鬼,让它为我推磨。
“仁义礼智信”,从古说到今,最后这个“信”字就是诚实守信。在古代小说中我们还看见“言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。知其不可也”之类的说法。“人无信不立”更是老一辈给我们的谆谆教诲。
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可能会评价某人守信用,而另一个某人则信用不好。这个结论是怎么来的?主要来自某人过去的言谈举止被我们知道或者听说的故事。
如果有过金钱往来,那他有没有做到“有借有还”?是按时还款还是经常忘记?甚至答应还款却一再拖延?这些都会成为评价他是否守信的最直接的“记录”。
如果没有金钱往来,就只能看他平时是否说话算话了,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人,我们说他信用好:出尔反尔、信口雌黄的人,当然信用就差了。
这个“信用”有什么用?
“狼来了”的故事可见一斑。把信用当儿戏,丧失了信用,当狼真的来了的时候就只能孤身奋战。以身试狼,就是很正常的结果了。
不仅如此,“有借有还,再借不难”更是人人熟知的谚语,是民间借款的实操准则。由此可见信用记录的重要性。
我们来了解一下信用记录。
信用记录的正式版就是《个人信用报告》。但我们还经常看见“个人征信系统”、“征信报告”之类的说法,听见“上不上征信”的询问和“不上征信”的承诺式的回答,征信和信用有区别吗?严格说来是有区别的。
(1)信用是指在商品交易过程中形成的,依附于交易主体(人与人、个人与机构、机构与机构)之间的一种相互信任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。在交易一方承诺未来还款的前提下,另一方向其提供资金、商品或服务。
信用的结果就是信誉。信誉良好,交易合作得以重复、延续,买方甚至愿意付出更多的钱来延续这种关系。
(2)征信的本义是征求、获得别人的信用记录。详细地说,征信是指依法收集、整理、保存、加工自然人、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,并对外提供信用报告、信用评估、信用信息咨询等服务,帮助客户判断、控制信用风险,进行信用管理的活动。
目前,谁有资格进行“征”信?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(以下简称央行征信中心或征信中心),以及芝麻信用等多家社会征信机构。它们都是专业化的、独立的第三方机构,为个人或企业建立信用档案,依法采集、客观记录其信用信息,并依法对外提供信用信息服务。
例如,商业银行在发放信用卡和贷款之前,都要向央行征信中心申请查询个人或企业信用报告。发放信用卡或贷款以后,申请人是否按时还款还息,商业银行都要记录在案,向央行征信中心报告。这就是口头语“上征信”的意思。
目前,各家商业银行在提供信贷业务前,都要查询申请人在央行征信系统中的《个人信用报告》,其他民间信用服务机构的信息暂时还未被商业银行采信。
生活中,很多信用卡持卡人并非有意不还款,很多人都是临时遇到问题,出现还款困难造成信用卡逾期。逾期不仅要支付高额利息,还会让个人征信蒙尘,很多持卡人对此无计可施。随着金融产品的不断丰富,第三方还款平台的出现缓解了这一现象的发生。还呗APP就是这样一款软件。通过还呗来进行借款,借款之后可以通过账单分期的方式,把信用卡的账单还清,以解燃眉之急。